張家港,蘇州的一個縣級市,在蘇州最北邊,古稱沙洲,今有沙洲優黃和沙鋼集團,這僅僅是一個地理上的概念。今天,第三次前往,因為狗事。牽扯進來的人也越來越多。一個人應該怎樣對一個陌生的環境進行公正的評價呢,從那些方面入手呢,看上去很美?那就是好的嗎,人文風情,也不是一時半會能夠深切體味到的。所以,一切感受皆來自於主觀,客觀也是主觀。
江南的村落,還是個性十足的,兩層,看上去面積很多,院子也不小。不過,江南,僅僅依靠長江來劃分嗎,似乎有些見文生義了。有的時代是按照省份的,安徽、浙江、上海,江蘇等省市一度是江南的領地。不過,按照費孝通書中介紹開弦弓村的形象,北方是集合的,南方的民居是分散的,一個合,一個分,單從思維方式上就可以分開。不過,我最後還是覺得,籠統的說,總是不好的,這就是所謂概括的錯誤所在。畢竟,每個地方都會有好人和壞人,每個地方都會有精英,也都會有渣子。那些說,你們**省的人應該怎樣怎樣的話,早就該收起來了。為什麼,一個省就應該按照一個模子生長呢,人又不是工業製成品,每個人都是唯一的,有且只有一個。
不過,農人在何處都多是辛苦的,水鄉澤國,這跟降水量有關係。看見他們忙碌的樣子,蘇州郊區的他們也有著一樣的身影,北方的農人也大同小異。只是在付出的多,收到的少這一點上是驚人的相似。在車上的時間,來回是三個小時,浪費在路上,想來時間流失就這樣簡單,週末,沒有什麼事情就倏然而過了。
經濟發達,該如何衡量的,張家港,儘管僅僅是一個縣級市,但依靠GDP計算全國百強縣的時候一般能排在前十位左右。誰都知道這樣的指標來自於加工企業,沙鋼是個大頭,張家港的汽車站規模與檔次比蘇州的都好。更重要的是,在汽車站有一個閱讀角,這是區別於我所到過的任何一個汽車站的地方。在閱讀角有報紙和雜誌供乘客們候車時候閱讀,雜誌有《新華文摘》、《中國青年》、《家庭醫生》等。「服務旅客 倡導文化」是這個閱讀角的理念,要是全國各地都這樣搞就好了。
建設,在張家港也不會例外,商品房在火熱預售中。這在全國各地該是大同小異之地方吧,竟然,各地的城市建設都在走著一樣的模式,城市雷同化。鄉鎮正在城市化,最後,鄉鎮也都雷同了。當然,南方和北方還是有區別的,這個鴻溝永遠不會彌補起來。南與北,猶如江南的劃分,困難重重,莫衷一是。
張家港,2004年的它該是什麼光景呢,那時那刻,承載的何其重的份量。那個時候,我沒有多想,卻突然轉向了。一年之後,我就來到了蘇州。四年之後,我才踏上張家港的土地,從那時算起,也該有五年的光陰了。一個地方,兩個時間,竟然能在這個時候忽然記起來。我踏過的那寸土地是不是也有人已經踏過,交匯的卻只有影子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