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題:
冬季老人千萬莫要冒寒風晨練
[打印本頁]
作者:
Zigor0185
時間:
2010-2-3 02:16
標題:
冬季老人千萬莫要冒寒風晨練
冬季出血性、缺血性中風高發
“從中醫角度而言, ‘寒為陰邪,易傷陽氣’, 冬天更易外中‘風邪’而致中風。”黃德弘介紹,缺血性、出血性中風都可能在冬季高發。“寒冷刺激人體神經,使外周血管阻力增大,血壓極易升高,而致硬化的腦血管極易破裂,出現腦出血;其次,寒冷可使血管收縮,血流不暢,又能使人體血液中纖維蛋白濃度升高,加上氣候乾燥,容易引起血液黏稠度增加而形成血栓。”
黃德弘表示,如果不幸在寒冷季節引發中風,病人合併症也相應增多且康復較慢。“合併症主要是心肺疾病和感染性疾病,有些病人表現為多器官功能衰竭,死亡率極高。”他解釋,氣候寒冷,病人活動相對減少,臥床時間延長,康復進度會減慢,最終康復程度降低。“長時間的臥床,如果居住條件差、室溫低,合併肢體靜脈血栓的危險性就會明顯增加,肢體的靜脈血栓常常是肺栓塞的來源,一旦發生治療起來很困難,死亡率也較高。”黃德弘表示,這也是很多老人不懼炎炎夏日,卻“難過”冬天的原因之一。
預防:警惕中風“前驅症狀”
黃德弘提醒,寒冷季節發病的中風患者更容易延誤就診。“有些老人一到冬季就深居簡出,特別是不少獨居老人,由於缺乏與外界的接觸交流,很可能在家出現中風早期徵兆也難警醒,從而導致發病嚴重、診治被延誤。”他表示,對於“空巢”老人,子女應給予更多關心,“其實很多中風患者在發病初期都曾出現一些前期徵兆”,黃德弘介紹,如病人出現一過性的肢體麻木或者一過性的言語說話不清楚,這預示著病人有嚴重的中風傾向,這些被稱為中風的“前驅症狀”,此時需特別加強對中風的強化預防。
他介紹,在腦血管病發生前數小時甚至一個月內會出現一些先兆症狀,這些先兆症狀提示腦血管病正在形成之中,若患者或家屬能及時發現並妥善處理,即可防止腦血管病的發生。
先兆症狀如下:
突然口眼歪斜,口角流涎,說話不清,吐字困難,失語或語不達意,吞咽困難,一側肢體乏力或活動不靈活,走路不穩或突然跌倒;突然出現劇烈的頭痛、頭暈甚至噁心嘔吐,或頭痛頭暈的形式和感覺與往日不同,程度加重,或由間斷變成持續性;面、舌、唇或肢體麻木,也有的表現眼前發蒙或一時看不清東西,耳鳴或聽力改變;意識障礙,精神萎靡不振,老想睡覺或整日昏昏沉沉。性格也一反常態,突然變得沉默寡言,表情淡漠,行動遲緩或多語易躁,也有的出現短暫的意識喪失;全身疲乏無力、出虛汗、低熱、胸悶、心悸或突然出現打嗝、嘔吐等。
黃德弘介紹,上述症狀不一定每個患者都有出現,但只要有零星的先兆症狀發生,就已經拉響了中風“警報”,須高度警惕。他指出,此時應讓病人保持安靜,及時臥床休息,儘量少搬動,最好就地治療。必要時,應在病人平臥的情況下送院診治。
措施:運動、保暖、飲食三管齊下
高危人群究竟該如何平安過冬?黃德弘表示,運動、保暖、飲食,一樣都不能少。
“寒冷季節,人為了保存能量和避免散熱,會不自覺地減少活動量,而中風常常在安靜狀態下“不期而至”,原因就是隨著人體運動量下降,血液流動速度和流量都減低,導致血液黏稠,引發中風。他表示,在冬季適度加強運動是預防心腦血管病最有效、經濟、安全的方式,“老人最好不要冒寒風晨練,可以在午後陽光下到戶外進行一定量運動。”
黃德弘指出,頭部和軀體保暖更是高危人群每日必做的“功課”。“廣州冬天日夜溫差大對於心血管慢性病有潛在危機,容易發生心肌梗塞、腦中風。”黃德弘表示,市民尤其是中老年人應早晚及時添加衣物,特別注意頭部保暖。另外,室內外溫差不宜太大,以免太過刺激血管收縮擴張,如果在空調房,室溫保持在16℃~20℃即可,最好不要超過20℃,室內還應保持一定濕度,定時開窗通風。
黃德弘指出,本身患有高血壓、糖尿病、心臟疾病等基礎慢性病的患者此季仍須接受正規治療和監控,同時儘量少喝烈酒,多飲水、少吃鹽,控制體重。對於有心腦血管病史的患者,必須在冬季通過遵醫囑服藥、治療等措施實施“二級”預防。
“‘冬吃蘿蔔夏吃姜’,溫補類食物有助人體驅寒,像薑、辣椒等都能暖胃。太過油膩的食物應儘量避免,因為會增加消化系統和心血管的負擔,碳水化合物、粗糧可適當多補充。”
黃德弘推薦,臨床醫學證明能有效防止中風發生的常見食物有以下三類:
高鉀食物:多吃土豆可預防中風。專家介紹,土豆富含鉀,每日吃一個土豆,能減少中風危險。其次,土豆中還含有降血壓的成分,可以使周圍血管舒張。除此,富含高鉀的食物有菠菜、番茄、青蒜、大蔥、土豆、香蕉、柑橘、甜瓜、柚子等。
富含類黃酮與番茄紅素食物:此類食物對防止血管狹窄和血凝塊堵塞腦血管有積極作用。日常飲食中富含類黃酮與番茄紅素的有洋蔥、香菜、胡蘿蔔、南瓜、草莓、蘋果、紅葡萄、番茄、西瓜、柿子、甜杏、辣椒等。
優質蛋白食物:研究顯示多吃魚類、雞鴨肉、兔肉、鴿肉等對維持正常血管彈性及改善腦血流有益,還能促進鈉鹽的排泄,有利於防止中風的發生。
偏頭痛患者多食碳水化合物
近期,隨著天氣持續寒冷,偏頭痛患者也日益增多。對此,黃德弘表示,冬季“寒邪”為主,“寒邪侵襲,陽氣受損,則可見氣血津液運行凝滯不通。氣血凝滯不通則痛,故有寒主痛之說。因此,冬季是偏頭痛的高發季節。”
黃德弘表示,目前沒有辦法根除偏頭痛,只能是儘量減少偏頭痛發作的頻率和強度。“偏頭痛常有明顯的誘發因素,日常可以避免的誘因有:睡眠過多或過少、飲酒、禁食或進食過快、情緒焦慮、緊張。”他特別強調,要保證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尤其是穀物的攝入,保證每天8小時以上睡眠。“雖然運動對維持健康必不可少,但對於偏頭痛患者不能一味強調運動有益,因為他們在突然劇烈運動、進食過快等情況下易誘發頭痛,故應逐漸摸索適合自己的運動方法和運動量。如果發作頻繁,通常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藥物預防。”黃德弘表示。
今年的冬天特別冷。氣候的“反向晴雨錶”表現在醫院就是神經科、心血管科每日新老病號川流不息,其中尤以中風患者居多。“神經科門診病人已經是平時的兩倍,由於急性中風發作送入院的患者擠滿了病房。”廣州市中醫醫院黨委書記、副院長黃德弘教授介紹,此季出血性、缺血性中風皆高發,高危人群要想“平安”過冬,還須運動、保暖、飲食三管齊下。另外,有過往心腦血管病史者須配合醫生做好“二級預防”。
歡迎光臨 ♀靜♀ 女人世界 (http://twgirl.info/)
Powered by Discuz! 7.0.0